新时代我国城镇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体系衔接研究.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我国 城镇 排水 防涝 流域 防洪 体系 衔接 研究
- 资源描述:
-
1、新时代我国城镇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体系衔接研究前言2020年6月1日至7月28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528.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5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太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为690.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为历史同期第二多,持续性强降水导致我国部分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内涝和外洪,两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本文拟在对内涝和外洪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在城镇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提出内涝和外洪防治在标准和技术上的衔接,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城镇排水防涝和流域防洪工作提供参考。1 内涝和外洪的区别1.1 内涝和外洪的定义内涝,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
2、规范(GB 51222-2017)认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其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地面产生积水的现象。标准中认为道路积水小于15 cm,住宅底层不进水不是内涝,只有超过这一标准,且积水的退水时间超过一定标准,影响城镇安全运行才能定义为内涝。洪灾,根据应急管理部认为:是指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按照成因可分成暴雨洪水(雨洪)、山洪、河流洪水、融雪洪水、溃坝洪水、冰凌洪水、泥石流、风暴潮等。1.2 内涝和外洪的关系1.2.1 产生原因不同内涝主要是由于城镇本地降雨过多(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地表消纳能力不足(硬化面积过大、原滞蓄空间被占
3、用)、城镇排水能力不足(管道和内河排水不畅)、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导致超过一定标准的城镇雨水径流(内水)在城镇无法排除而造成。外洪主要是由于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流域性河湖水体的水位上涨并超过流域防洪标准的承受能力而导致堤坝漫溢甚至溃决、洪水(外水)进入城镇而造成。1.2.2 管理空间不同内涝科学防治的管理空间是城镇尺度,对城镇范围内降雨产流的管理,通过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措施,排除一定的城镇雨水径流量,避免城镇在降雨期间的道路积水和房屋进水,保障城镇的安全运行。外洪防治则是从流域尺度,对流域范围内(包括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区域)降雨产流的管理,通过在流域的防洪规划和工程建设
4、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措施,确保流域性河道的水位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保障沿线城镇的排水安全。1.2.3 两者既有联系又不同内涝和外洪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包括因雨致涝、因洪致涝、因涝致洪等多种情况。因雨致涝,当城镇遭遇的暴雨量超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标准时,雨水管渠和排涝除险设施不能及时将城镇雨水径流排至外河,导致积水超过一定深度、退水时间超过标准并影响城镇秩序和安全运行的现象。因洪致涝,当外洪形成后外河水位上涨,城镇内河无法顺利将城镇雨水径流排出,内河水位上涨,对排水系统产生顶托甚至倒灌,导致城镇径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严重积水且退水时间过长的现象。因涝致洪,当沿河城镇产生的城镇雨水径流排至外河,
5、大江大河流域面积大,干流汇集不同支流的洪峰,导致形成历时较长涨落较平缓的洪峰;或者小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河网的调蓄能力较小,导致形成涨落迅猛洪峰的现象。2 国际城镇排水防涝经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都遭受过洪涝问题,基于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理念,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暴雨径流源头控制标准体系,如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UDS)和新加坡的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发展体系(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6、LIUDD)等。欧洲城镇降雨较为平缓,与我国降雨特征不符,且流域面积不大、地势坡降大,不易产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新加坡国家面积较小,与我国国情相差较大;分析研究美国的排水防涝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较大。美国的排涝防洪明确由城镇排水防涝(Urban Flooding)和流域防洪(Flooding)两部分组成,其责任主体分别为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和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其中城镇排水防涝体系大体经历了水量控制、雨水水量和水质控制并重以及可持续性雨水管理等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目前由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或称源
7、头减排的微排水系统(Micro Drainage System)、小排水系统(Minor Drainage System)和大排水系统(Major Drainage System)组成的城镇排水防涝体系。低影响开发注重源头径流控制,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绿色基础设施,可有效削减降雨期间的流量峰值,减轻市政雨水管渠的压力,降低城镇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小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渠、排水泵站和调蓄设施等传统雨水排水设施,主要担负重现期为110年较大概率事件城镇雨水径流的安全排放,且不允许地面积水。大排水系统包括城镇低洼地、坑塘河湖水系、道路、广场、绿地、体育设施等允许滞涝调蓄、行泄空间,以及
8、管道泵排等灰色设施,主要应对小概率极端降雨事件,大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为50年100年。低影响开发设施、小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均由城镇政府进行建设和管理,如在北卡罗来纳州,由市政雨水部门(municipal Stormwater divisions)负责市政雨水管渠、调蓄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管理,与流域防洪管理相衔接。流域防洪工程包括修建防洪堤、河道整治、开辟滞洪区和泄洪道等工程措施,以及滞洪区管理、洪水保险、洪水预报和预警等非工程性措施。防洪工程建设单位为陆军工程师团,负责全国主要河道的堤防兴建、护岸退建等,以及全国的防洪调度、对泛洪区管理等,堤防建设后交由各州政府运维管理。美国把全国划分成13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