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广场群众舞蹈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应用(1).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舞蹈 专业 毕业论文 浅谈 广场 群众 民族 民间舞 元素 应用
- 资源描述:
-
1、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浅谈广场群众舞蹈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应用摘 要: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广场群众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群众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群众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群众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随着社会的分工细化,舞蹈也划分为职业舞蹈和非职业舞蹈。时至今日,依然如故。职业舞蹈指以舞蹈艺术为职业的人组成的演出团体或机构所从事的舞蹈,即专业舞蹈;非职业舞蹈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以娱乐为目的的舞蹈文化活动,非职业舞
2、蹈也被称为“大众舞蹈”、“群众舞蹈”或者“广场群众舞蹈”,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称谓。舞蹈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宣泄压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能够益心健体,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喜爱。在当代中国这个和平的大环境中,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已成为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新和传播,最终导致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精神陷入极度紧张中。拥挤的城市生活,又让人们常常感觉到和各种危险擦肩而过,人们很缺乏安全感。广场群众舞蹈作为一种大众参与、娱乐身心、发展友谊、维护健康的活动,能让人们的精神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乐趣。对于现今的广场群众舞蹈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3、。本文只是对其进行初浅的探讨,对它的一些民间舞蹈元素进行浅显的分析归纳。 关键词: 基本特征 道具 动率 音乐 特点1、 广场群众舞概述(1) 广场群众舞的定义 广场群众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它泛指那些非专业人员参与的非舞台表演艺术的舞蹈。其表演是具有浓厚的普遍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舞蹈基本上是人人都可以跳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舞蹈。广场群众舞蹈历史悠久,从广场群众舞蹈发展来讲,可
4、以分为,土风广场群众舞蹈、加工整理的广场群众舞蹈、创新的广场舞蹈和踏歌舞蹈。土风广场舞蹈以群众自发表演为主体,种类众多,文化内涵深厚在广场群众舞中占主体;加工整理的广场群众舞蹈是在原始舞蹈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所创新的广场舞蹈。它保留了原生态广场舞蹈最为精华的东西又赋予了舞蹈新的时代感。它能与时代同步成为使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艺术品;创作的新广场群众舞蹈保留广场舞的特征,利用各种舞蹈种类,因人而创作,极大得丰富广场舞的内容和提高广场舞的普及性。踏歌舞蹈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中老年喜爱的流行广场舞蹈。随着音乐高低音节奏而有序踏出舞步。踏歌广场舞蹈一般有:三、中三、慢三、四、中四、慢四。(二)广场群众舞的
5、特点1、大众化:广场群众舞蹈因其参与群体的特殊性,其往往是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手势与动作的反复,队形也采用极其简单的队形;2、直接性: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并融为一体,观众可以随时加入到表演中去;3、内容简洁欢快:广场群众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广场这个表演环境不可能有很好的布景舞美来体现很复杂的表现内容。所以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于复杂,只能用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而不可
6、能表现悲悲切切的内容或非常有意境的作品。二、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的应用现今广场群众舞蹈已经相当的流行,它经过很多专业舞者的改编创新,以新的面貌出现,它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由于很多不同舞种的从新融入,使广场舞的舞蹈元素更加的丰富,使其表现的内容更加多彩。广场群众舞蹈植根于民族的沃土中,突出民族性,保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是广场舞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民间舞有借助道具表情达意的特点,如秧歌的连手红绸腰带、藏族的献哈达、维族的打手鼓、蒙族的敲击盅碗和筷子分别体现了欢庆、虔诚、激动和喜悦的情感。广场群众舞融入了很多舞种的动作元素,本文对广
7、场舞中比较常见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进行探讨。(一)秧歌元素秧歌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舞蹈精华和宝贵艺术遗产, 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我们广场群众舞蹈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它有着简洁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情趣昂然的姿态和红火热闹的场面,主要流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其中又以东北秧歌较为广泛流行。秧歌舞具有: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等特点。秧歌中最常见的基本动作元素有:十字步:左脚向前跨一步,然后右脚也向前一步,要略超出左脚一点左脚跨到后面偏左;右脚也退回和左脚一齐,中间约30厘米平扭步:要求正步开始,左右脚随音乐节拍交替走直线,力发
8、于腰,形成腰部扭动,微颤于肩,脚跟先落地,身体重心平稳移动,同时两臂左右自然摆动或前后交替上下摆动。前踢步:基本形态是人体保持直立状,一脚勾踢,收胯,另一脚提踵,左右脚交换、重复。撤起步:左脚后撤半步,右腿弯曲,左腿后勾。上山步:半脚尖向后踩,左右脚交替进行。前点步、梗步等等。道具用到:手绢、扇子、稠子、扇稠等等。它们都广泛应用到广场群众舞中。例如在广场秧歌舞中编导利用“好运来”、“红红的日子”、“美观”、“家在东北”等这些以唢呐、锣鼓、钹等乐器伴奏的好听歌曲进行舞蹈创编。唢呐、锣鼓、钹等民族乐器能表现出秧歌乐曲中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编导根据这些音乐特点,把秧歌的基本动作元素(十子步、平扭步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