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简编》课件第十二章.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文学简编 外国文学 简编 课件 第十二
- 资源描述:
-
1、第十二第十二章章 20世纪后期现实主义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第一第一节节 概述概述一、历史与文学概况一、历史与文学概况历史历史政治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一直在变化,两大阵营对立,一直到后来苏联解体;另外,东西两大板块自身的发展也不平衡。印度、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相继独立,激发了各殖民地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削弱了宗主国的经济实力,老牌帝国难以再现昔日辉煌。经济上,发达国家的经济经过二战后的恢复阶段后,获得较快的发展,进入后工业时期。交通、通信、电视、网络等的迅猛发展,使地球越变越小,信息的流通越来越便捷。“信息时代”的到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学文学战
2、争为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了勃兴的机遇,现实主义文学在战争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经过上半个世纪的交融发展,二战后的现实主义呈现更为开放的态势。作家们在坚持关注和描摹现实的同时,在继续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更加有意识地吸收现代主义的多种艺术手法,使作品更显丰富多彩。二战后文坛的另一倾向是纪实性文学的兴盛。投入这一行列的不仅有现实主义作家,也有现代派作家,甚至政界的风云人物。自传、回忆录、传记文学、自传性小说等纷纷推出,形成一股有声有色的潮流。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使作品基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面社会现实,关
3、注普通人的命运,着力再现苏联历史的真实面貌,成为境内外作家共同关心的热点。与此同时,拉美文学异军突起,并相继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多种称谓,意在强调它们与现实的紧密关系。但就创作方法而论,它们似乎更接近现代主义。以此为例,也说明二者的交融有时已达到难分彼此的地步。二、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二、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法国法国艰苦的抵抗运动,孕育产生了洋溢着战斗精神的抵抗运动文学。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诗歌是最便捷而有力的武器,它们通过诗传单、地下刊物在战士和百姓中传递,戴高乐将军还在伦敦的电台亲自朗诵,极大地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老诗人艾吕雅、年轻诗人夏尔(190719
4、88)等都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阿拉贡的诗集断肠集(1941)、爱尔莎的眼睛(1942)和法兰西晨号(1945)等更是抵抗文学中最闪光的佳作。他在1949年至1951年,还发表了鸿篇巨制共产党人,成为对这场伟大斗争的重要艺术记录。从1918年就开始发表作品的历史学家、小说家安德列莫洛亚(18851967),二战前就曾以为雪莱、拜伦、屠格涅夫、伏尔泰、夏多布里昂等作家作传而闻名,战后又相继推出了普鲁斯特、乔治桑和“三个仲马”的传记,其中雨果传(1954)和巴尔扎克传(1965)尤为世人所称道。玛格丽特尤瑟纳尔(19031987)是位博学多才的女作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她自幼就开始游历,足迹
5、遍及欧美多国,又具有厚实的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古典文化的根基,因而作品显示出丰富的学养和广博的阅历。她在20世纪30年代登上文坛,而真正为她带来赫赫声名的是五六十年代发表的两部历史小说:亚德里安回忆录(1951)和炼金(1968)。作品虽以历史为题材,却渗透着对人类文明的现代式焦虑。其优美的古典文风,更使她在日益通俗化的文坛上如“鹤立鸡群”。另一位颇具特色的女作家是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她出生和成长在法国治下的越南,18岁回法国读书工作,20世纪50年代步入文坛,作品多以亚洲为背景,其代表性作品情人(1984)等具有明显的自传性。杜拉斯小说的特点在于传统与现代的融会,有故事但并不
6、强化情节,注重开掘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而又有迹可循,在常见的悲欢离合中透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她的叙事技巧受到论者的好评。英国英国二战后的英国,由于殖民地的纷纷独立,“日不落帝国”的风光不再,国内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日渐弥漫起失落、怀疑、焦虑不安的情绪。于是,“愤怒的青年”一派文学便应运而生,成为50年代欧美文坛上一个醒目的现象。这批作家经历过战争时期,又多受过高等教育,人称“新大学才子”。他们塑造了一批愤世嫉俗的“反英雄”形象,个个锋芒毕露,言辞犀利,对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抨击。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金斯莱艾米斯(19221995)的小说幸运的吉姆(1954)、约翰奥斯本(19291994)的剧
7、本愤怒的回顾(1954)等。这一文学运动的否定性指向,对呆滞的社会秩序形成有力的冲击波。作家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揭示了“人性恶”的题旨,成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青年在歌唱,始终关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艾莉丝莫多克(19191999)是又一位颇有建树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网下(1954)、钟(1958)和黑王子(1973)等,在多方面对小说艺术的创新进行了探索。德国德国德国是战争的策源地,也是遭受战争破坏最惨重的国家。战后,它又被人为地切割为东西两部分,“柏林墙”成为冷战时代的象征。这一段痛苦的历史,造成了德国文学独特的景象。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苏联的东占区和美英法
8、的西占区,1949年,分别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89年11月,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在这由分而合的40年里,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文学发展呈现了不同的特色。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苏联的东占区和美英法的西占区,1949年,分别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89年11月,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在这由分而合的40年里,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文学发展呈现了不同的特色。代表作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民主德国安娜西格斯(19001983)第七个十字架联邦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