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事业史》课件第八章.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档案事业史 外国 档案 事业 课件 第八
- 资源描述:
-
1、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与档案机构的发展 第八章【本章提要】1918年开展的苏俄档案工作改革是现当代档案事业建设的起点,从此形成了资本主义档案事业与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并存的格局。此外,现当代时期的档案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档案机构的主体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发展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档案馆的门类大大丰富,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具有独立性、开放性、服务性、保管对象的相对单一性、馆藏来源和成分的丰富性、档案馆的联系性或协作性等多方面特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也具有名称多样、隶属关系各异、类型丰富等特点。C O N T E N T S目录1/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2/档案机构的发展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第一节第一节
2、一、档案事业格局定型的起点苏俄档案工作改革 现当代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资本主义档案事业与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的起点是1918年开展的苏俄档案工作改革。此后,各国的档案事业建设基本形成了两大模式,建立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集中表现为两大类型。(一)改革的主要背景 沙俄时代的档案人员,由于受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成果的启发,曾多次提出档案改革方案,均未获批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新生的革命政权成立半年的时间里,由于政治形势还极不稳定,斗争十分复杂,曾连续发生档案馆档案被盗、被私藏甚至被烧毁的事件。鉴于此种紧急情况,为保护档案,必须立即对档案工作实行彻底改革。(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3、 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苏维埃政府便在列宁领导下采取了三大措施保护档案免遭破坏,并着手进行改革:第一项措施是向全国各机关、各部门和各地区发出通电,要求保护好旧政权的档案。同时向彼得堡和莫斯科这两个重要城市的机关档案馆派驻了档案代表,制止破坏档案的行为,从档案馆清除敌视苏维埃政权的分子。第二项措施是制定档案法,依法对档案工作进行改革。第三项措施是制定具体档案法规文件,进一步贯彻执行列宁档案法令。(三)改革的重要成果 与十月革命的性质相适应,苏俄档案工作改革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档案工作改革。因此,改革的重要成果就是首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确立了档案的国家所有权。苏俄档
4、案工作改革废除了档案的机关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通过提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将苏俄境内的档案统一规定为国家所有,从而使档案成为国家的财富。确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和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改革中建立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中央档案管理总局,并以它为指挥中心,对全国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档案开放原则,并规定将档案机构建设成为为人民服务、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服务的科学文化机构。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档案大法列宁档案法令,这不仅成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成为后来苏联档案事业建设的法律依据。二、档案事业的模式 现当代档案事业的模式,如果从基本性质的角度区分,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档案事业与
5、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两种。如果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区分,现当代档案事业可以分为中心模式和主体模式两种。(一)“中心模式”中心模式是指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二)“主体模式”主体模式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这种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类型及特点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整个档案事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制度,包括各类档案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
6、内容。现当代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已经定型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与一个国家档案事业的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中心模式的国家大多建立的是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主体模式的国家大多建立的是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一)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承担这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或是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是中央级档案馆。从国外范围看,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又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型、法国型、北欧型三种代表。(二)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
7、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从国外范围看,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也具体表现为英国型、美国型、南斯拉夫型、瑞士型四种类型。(三)两种体制的优劣及发展新特点 客观地说,世界各国确立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国家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是,集中式与分散式体制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集中式与分散式体制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优越性。集中式体制的优越之处在于更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如档案法规的贯彻实施、档案行政职能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都可
8、以在国家范围内得到实现。这是分散式体制难以做到的。A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档案局的设立及权限设置,各类档案机构的纵向隶属关系或是横向业务联系均可得到明确规定,这利于档案机构的职责分明,也利于馆藏建设的优化,避免重复。B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集中式体制的组织和有序化使得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的制度和标准更易于推广和实施,从而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C集中式体制的优越之处在于更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正因为集中式体制比分散式体制相对优越一些,当前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档案事业建设上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尽量向集中式体制靠拢。当前,美国、加拿大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