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课件第十二章.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 新闻 传播 课件 第十二
- 资源描述:
-
1、第三编第三编亚洲板块(西亚除外)亚洲板块(西亚除外)亚洲各国有千年至数千年的文明史,亚细亚社会与西方社会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因而,当西方文化(包括新闻传播文化)来到亚洲的时候,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西方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无形中融入适当的东方内容,才逐步在亚洲生根。同时,东方古代的传播文化的某些要素也给予西方传播文化以影响。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报业格局出现明显变化,亚洲日报的发行量增速远超欧美。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亚洲国家新闻媒体的总体发展水平和人均占有量仍然是比较低的。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印度新闻传播史印度新闻传播史一、印度独立前新闻传播业的发一
2、、印度独立前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展印度古代信息传播以宗教为主要内容,诗和散文为主要传播形式,这一传统至今影响着印度的社会信息传播(包括新闻传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印度的传播内容与佛教关系密切;8世纪起,印度教代替佛教,成为印度社会传播最广的宗教;13世纪以后,开始在印度传播。莫卧儿王朝第六任皇帝奥朗则布(16591707年)在位时,出现手抄宫廷邸报。印度的现代新闻传播,是从外部植入的。1780年1月29日,英国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份现代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1816年印度人巴塔查基创办了英文周刊孟加拉公报,但只出版了约一年。1818年,第一份当地文字印地
3、文的报纸出现,即由三位英国的传教士创办的新闻之镜(SamacharDarpan)。1821年,印度早期社会活动家和哲学家罗易(Ram Mohan Hoy)创办了第一份孟加拉文报纸明月报和孟加拉文期刊孟加拉使者,这是印度人自己办报的开始。18481856年,印度总督大贺胥侯爵健全印度与欧洲的电报线,改进邮政,修建铁路、公路、港口和灌溉设施,创办现代教育。19世纪下半叶的印度报刊界以使用的文字划界,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英文报刊不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大都倾向于维护英国的统治;而各种本地文字的报刊,不论有多少内部的分歧,多数倾向于反英。此后近百年的印度新闻史,商业报刊与政党报刊同在发展,不同报刊间的
4、民族、党派斗争也颇为激烈。伴随着印度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英资的报刊逐渐转移到印度本地的金融、工商业家族手中。孟买时报孟买时报创刊于1838年,1861年它与其他两家报纸合并,改名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由贝内特科莱曼公司经营。20世纪初,印度大银行财团之一的达尔米亚财团看上了该公司从事黄麻贸易的实力而买下该公司,自然也接下了该公司的印度时报。该报当时在英属印度已是商业大报。1868年,高希兄弟高希兄弟在加尔各答创办甘露市场报,随后创办了该报的多个其他城市版。1937年,高希兄弟家族又创办孟加拉文划时代报,从而成为印度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本土报团。1875年,英国人奈
5、茨在加尔各答创办大众化英文政治家报。1922年,印度钢铁、纺织工业的塔塔财团塔塔财团购买政治家报,并在该报基础上创办一些新报刊,形成印度东北部的一个较大的报团。1922年,萨卡尔家族萨卡尔家族在加尔各答创办孟加拉文喜欢市场报,以大众化的内容吸引了本地读者。1937年,该家族创办英文印度斯坦旗帜报,从而成为印度东北部最大的本土报团。在东南部的马德拉斯,1878年苏布拉马尼亚等六人创办英文周报印度教徒报。印度教徒报。1883年改为周三刊,1889年成为日报。1919年,该报由卡斯图里斯里尼瓦桑买下,向商业化报纸发展,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是一份1918年创刊于北部城市
6、巴特那的英文报纸,1923创办首都德里版后开始闻名。二战后,该报成为印度最大的财阀之一比尔拉家族的产业。印度教徒报网站首印度教徒报网站首页页1927年7月,英资私营印度广播公司获得殖民当局颁发的特许经营证,开始在加尔各答和孟买定时播音。这是印度广播业的正式开始,当年全国只有3 000台收音机。1930年4月,该公司被殖民政府劳工部接管,更名为印度国家广播服务处。1936年6月,殖民当局仿照BBC的管理模式,将这个机构改组为全印广播电台(AIR)。1939年10月,开设对外国际广播节目,当时主要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印度独立时,全国有广播电台9家,面积覆盖率25,持有收听证的听众24.8万,影响力
7、甚小。二、印度独立后新闻传播业的发二、印度独立后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展 1947年印度独立时,新闻界的英资已经基本退出,让位给印资。新闻界从殖民地时期过渡到独立后,基本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文化传统。印度报人有了主人意识,由于少了英国殖民者这一层的控制,报刊的自由度似乎较殖民地时期要大些。1947年印度的几家主要报纸联合组建了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几年内逐步接收了路透社和附属的印度联合新闻社在印度的资产和业务。印报托为私人通讯社,凡是购买印报托新闻稿的印度新闻媒体均可购买该社股票。此后该社一直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通讯社通讯社戈恩卡家族的印度快报报系戈恩卡家族是印度从事工矿业和金
8、融业的财阀之一(控制报团的是两个有宗族关系的戈恩卡家族)。1953年,印度快报在德里出版,并迅速向全国扩展,印度各个财团报系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印度的报刊均为家族式企业,报刊的重要岗位为家族成员垄断。印度少数家族财团控制的报系实际上控制着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局面,印度的一定程度是少数具有传统的商业种姓的商业大家族的自由。1959年9月15日,印度试验播出电视节目,当时只有21台电视机。1965年,正式开办电视台印度国家电视台(印度国家电视台(DDIDDI)。该台属于全印广播电台(后来分离出来),每天播出1小时。由于体制僵化和观念落后,播出的节目宣传腔浓重,不受观众欢迎,在与报纸的竞争中处于弱势。1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