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简编》课件第十章.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文学简编 外国文学 简编 课件 第十
- 资源描述:
-
1、第十章第十章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第二节第二节罗曼罗曼罗罗兰兰第三节第三节 托马托马斯斯曼曼第五节第五节高尔基高尔基第四节第四节 德莱塞德莱塞第六节第六节 肖洛霍肖洛霍夫夫第七节第七节 布莱希布莱希特特第一第一节节 概述概述一、历史与文学概况一、历史与文学概况历史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之内,人类就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历史的飞速发展,使各种社会哲学思潮异常活跃,文学上也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格局。对西方来说,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以来,世界就不再是完整有序、不言自明的了,单一的社
2、会思潮和单因决定论也已不复存在。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生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与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都对20世纪的文学和文化影响巨大。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20世纪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文学概况文学概况20世纪诡异多变、扑朔迷离的现实,使作家产生了许多怀疑、困顿乃至迷惘,也使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代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要求能动的探索,不喜欢作家为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使他们产生“必然如此”的阅读期待。19世纪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那种和睦信任关系已被打破。
3、当代读者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认识和鉴赏当代人无限丰富的生活和无比复杂的处境和命运,因而只有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认识需求和审美需求,探索新的方法来表现这个世界就成了当代作家包括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课题,各种文艺思潮、流派的出现和更迭也就是一种历史必然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两大潮流。现实主义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普遍的艺术倾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模式。它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绝对理念,而是一种历史地发展着的认识方法。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主要的一个变化特点是“向内转”:从外在描写走向内在描写,从描绘形成人物性格、行为的客观世界走向描绘人物
4、“内宇宙”的主观精神世界;思辨倾向越来越加强,见证意识日趋淡薄;世界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独立存在,而是“我”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东西。二、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二、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的反法西斯主义浪潮中,以反战和反压迫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了一次高潮,史称“红色三十年代”。法国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欣悦的灵魂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安德烈纪德:背德者、窄门、德国德国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亨利四世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黑尔曼海塞:在轮下、玻璃珠游戏埃里希保尔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凯旋门施蒂芬茨威格:最初的经历、象棋的故事英国英国美国美国美国现实主义文
5、学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了丰收。属于这一行列的杰出作家有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斯坦贝克等。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马丁伊登尤普顿辛克莱屠场、世界的终点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月落俄国俄国俄国文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已是派别林立、20年代最杰出的诗人是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他曾是未来派的代表诗人,未来派激进的大胆诗风,在他后来的风格中仍留下了印迹。穿裤子的云(1915)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他的诗作题材多样,感情炽热,构思独特,诗句铿锵,尤以社会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见长。他的政治抒情长诗列宁(1925)、好!(1924)和放声歌唱(1930),堪称苏联诗歌史上的丰
6、碑。他独创的阶梯诗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他的人生起伏,以及的悲剧,也折射出苏联政治文化生活的复杂。勃洛克(18801921)和叶赛宁(18951925)也以其独具一格的诗风,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第二第二节节 罗曼罗曼罗兰罗兰 一、生平与一、生平与创作创作罗曼罗兰(18661944)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世界闻名的反战主义者。罗兰出生于克拉美西城的一个中产者家庭。罗兰五六岁时,就从家庭方面受到音乐的熏陶,认识到贝多芬的伟大,这对于他日后思想的形成与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882年全家移居巴黎,是年罗兰考入大路易中学,于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学文
7、学,后攻历史。罗兰在青年时代曾受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他对巴黎公社表示出崇敬的感情。他还接受了法国民主主义文化的优秀传统,对社会的丑恶现实深恶痛绝。22岁时,罗兰在彷徨和动摇的苦痛中给列夫托尔斯泰写了一封长信,诉说自己内心的矛盾。后来得到了一封长达几十页的回信,对他提出的问题予以诚恳剀切的解答。托尔斯泰鼓励他为人类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但托尔斯泰使他过分重视道德精神的力量。托尔斯泰在信中还申述了民众艺术的概念,指出“艺术不应为某一特殊阶级之所有物。艺术而不转向民众,则绝无生存之理”。这对罗兰艺术观的形成有一定
8、的影响。1889年8月,罗兰毕业于高等师范学校,11月被学校派往罗马考察,并采集历史资料。在罗马,他结识了72岁的德国理想主义思想家玛尔维达冯梅森柏女士,他们长期通信,探讨问题,罗兰的思想受她影响极大。1895年罗兰完成他的学位论文现代歌剧之起源,获得博士学位,并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1903年至1910年,罗兰在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创作创作罗兰开始文学创作,即以改革法国戏剧自命。他认为戏剧是直接影响群众的最好手段,既可以针砭时弊,又可以鼓励行动。他渴望“为新的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曾与当时法国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酝酿创立“人民戏剧”。但罗曼罗兰的“人民戏剧”未能获得成功。这使他终于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