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8

类型《金融学》习题集答案 .doc

  • 上传人:cr****cr
  • 文档编号:618311
  • 上传时间:2023-03-04
  • 格式:DOC
  • 页数:88
  • 大小:930.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融学 金融学习题集答案 习题集 答案
    资源描述:

    1、 金融学习 题 集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1(B);2(A);3(B);4(D);5(B);6(A);7(D);8(D);9(D);10(D);11(B);12(A);13(C);14(B);15(C);16(C);17(B)三、多项选择1(B、C、D);2(A、B);3(A、C、D);4(A、B、C);5(A、D);6(C、D);7(B、D);8(B、C);9(A、B、D);10(A、C、D)。四、判断并改错1.()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2.()将“铸币”改为“商品货币”。3.()将“支付手段”改为“价值尺度”。

    2、4.()将“银币”改为“劣币”;将“金币”改为“良币”。5.()将“流量”改为“存量”。6.()将“无限”改为“有限”。7.()将“相互尊重”改为“需求的双重巧合”。8.()将“必须”改为“不必”。9.()将“支付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10.()将“一定”改为“不需要”。11.()将“收益性”改为“流动性”。12.()将“价值尺度”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13.()将“不是”改为“也是”。14.()删除“和支票”。15.()将“储藏手段”改为“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16.()将:“金汇兑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17.()将“金币本位制”改为“金块本位制”。18.()将“金块

    3、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五、填空题1. (贵金属货币);2. (代用货币);3. (信用货币);4. (电子货币);5. (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6. (观念上);7. (币材或货币材料);8. (双本位制);9. (跛行本位制)六、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区别?答:(1)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2)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

    4、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 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3)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4)货币与收入。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其次,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2 怎样把握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 答: 中国古代代表性的货币起源学说有两种:一是圣贤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人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二是司马迁的交换需要说,认为货

    5、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因此货币就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业、工业、商业间的交换和流通,货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 西方早期代表性的货币起源学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二是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三是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国家创造或圣人先哲发明的,货币起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晶。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式的演变而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价值形式

    6、、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同的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地由贵金属来充当。马克思的论述告诉我们: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代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货币支付形式的演进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历史上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不同的经济交易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同的支付手段。根据充当货币材料的不同,货币形式的演化顺序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及电子货币。(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的货币。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

    7、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2)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金属货币逐渐以贵金属为主。如黄金和白银。贵金属的自然属性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大等特征,能满足人们对货币材料的客观要求,适合充当货币。(3)纸币。是指以纸质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历史上的纸质货币主要是商人或国家用纸印制的货币。最初的纸币是可兑现纸币,即持有人可随时

    8、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换成铸币或金银条块,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且具有携带便利、避免磨损、节省金银等优点。后来,纸币就打上了国家的烙印,演变成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也就是信用货币。现在的纸币一般为不兑现纸币,由法律赋予其法偿性的地位而成为一国的本位货币,无兑换实质货币的义务。(4)支票。即存款货币,这是一种无形货币。现代银行为客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客户可以签发支票用以支付,银行通过支票的收付替客户结清债权债务关系,发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在当代各国和国际性金融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中,存款货币和现金合称为“狭义货币”。(5)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或信用支

    9、付工具,亦称“数据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账结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如借记卡、储值卡、电子钱包和电子支票等。4.阐述货币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答: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完全的排他性;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在技术上规定了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2)流通手段特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

    10、务的支付;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3)价值储藏特点。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4)支付手段特点。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售卖自己的商品,而作为交易媒介,只能现出售自己的商品换货币,再购买他人商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潜藏着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的可能性。(5)世界货币

    11、特点。是指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所执行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越出了国界步入了国际经济领域,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使货币具有世界货币的功能。货币的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它们直接由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并且互不可分。其他三种职能都是这两大职能的发展和演化: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价值贮藏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并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为归宿;世界货币职能是其他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所以说,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对货币本质的全面体现。5.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货币制度简称

    12、“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1)规定货币材料。简称“币制”,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在不同的货币材料基础上。如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用白银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银本位。一国建立货币制度,首先要确立以哪一种物质作为币材。币材虽然由国家确定,但国家并不能任意为之,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只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肯定。(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在国际上,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如美元、日元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

    13、值”。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的值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即铸币平价。在流通可兑换货币时,货币单位的值是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即金平价。在黄金非货币化后,则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的购买力。(3)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规定辅币由国家铸造发行,本位币则可能是自由铸造也可能是限制铸造。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最初是分散发行的,例如银行券在早期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主发行的,但银行券分散发行难以保证币值稳定,使经济生活出现混乱,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机构,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4)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

    14、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准备的内容不同。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金或银)作为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已与贵金属脱钩,转而与外汇、物资等联系。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及政府公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高度可流通的证券。6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答: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从币材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

    15、位制两个阶段,而金属货币本位制又可以划分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三类。(略)七、论述题比特币(或者说虚拟货币)是不是货币?为什么? 答:略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一、名词解释略二、单项选择1(D);2(D);3(B);4(B);5(B);6(B);7(D);8(A);9(A);10(C);11(A);12(C);13(A);14(B);15(B);16(A);17(C);18(C);19(D);20(C);21.A);22(B);23(A);24(B);25(C);26(C);27(A);28(D);29(C);30(C);31(D);32(B);33(C);34(C);35(D);36(D);37(C)三、多项选择1(A、D);2(A、B、C、D、E);3(A、B);4(A、B、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兔兜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融学》习题集答案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udouwenku.com/doc/618311.html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

    copyright@2008-2023 兔兜文库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37072502000182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1021588号-1  百度保障

    兔兜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