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绪 ABC 理论
- 资源描述:
-
1、情绪 理论注释:情绪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所创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直接引起的。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如上图中,()指事情的前因,()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 和。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2、。又因为在同一情境之下(),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和),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和)。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埃利斯还认为,正是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理论中,表示诱发性事件;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注释: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 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同样是报考英语
3、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依据 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 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这是一种极端式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合理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必须”和“应该”的特点。这种必须和应该又表现为以下 个方面。一是“我必须”“我应该”,如“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必须是班上最优秀的”“我绝对不能输”“我应该成为班长”,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是过于追求完美和苛求自己的表现。因为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时时如
4、愿,人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或成为最优秀的,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所以持有这种不合理信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导致失落、自责、忧郁等情绪或行为困扰。理性的认知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切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二是“你(他)必须”“你(他)应该”,如“你必须对我诚实”“大家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你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他必须受到惩罚”,等等。这些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他人、欲控制他人的表现,也是自我中心和高傲自大的一种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主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有时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
5、已。三是“事情必须”“事情应该”,如认为“学校或家庭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那件事应该是明天做的”“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等等。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某一个人决定的,尤其是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要通过调整自我去积极适应。当然,许多事情也都可能存在回旋余地,不能看得太绝对。()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片面思维方式,它指个体根据一件或很少几件事情就武断地得出关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情境之中。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对自身的片面认识和评价。有的人往往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后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断定自身的价值,其结果常会导致自负或自卑等消
展开阅读全文
